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会员随笔和境外趣闻 | | 正文
 
华尔街并非只在华尔街——简谈纽约金融业态布局及对我们(苏州)的启示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25 阅读:3535次 【字体:

   作者:叶其增

 

    虽然中美贸易战的结局尚未揭晓,但中国力推经济全球化的立场是坚定的。我们都知道金融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苏州在抢占经济国际化先机方面曾取得重要成果,当前正在经济转型的路上。无论是经济国际化还是经济转型提档,金融都至关重要。笔者拟就纽约金融业态的布局及对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启示做些探讨。

    笔者出访美国多次,每次总少不了去纽约走走看看。看多了就对纽约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对纽约金融业的分布有了比较多的注意。

    说起纽约,都知道它是世界金融之都,而说起金融之都必然会想到华尔街,它被寄托了无数银行家,投资家,企业家的梦想。华尔街位于曼哈顿下城,是一条仅500米长,11米宽的小街。街路虽小,却声名显赫。这条小街周围有闻名于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美国联邦储备银行(FRB)等金融大佬,以及高盛,摩根等投行大佬。每天在华尔街周边的金融大楼里有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本如行云流水般地淌进淌出,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据估计,美国的资本市场(股市和债市)达到100万亿美元。而雄居于华尔街旁,位于百老汇大街起点上的铜牛则被寄托了无数投资人的发财希望。当然,华尔街上也并不都是大公司。笔者曾多次造访过华尔街100号,华尔街40号等大厦,里面有众多十多人,几十人的小投资公司,小财产管理公司,小基金公司。

     如今,说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其实更具有象征意义。由于华尔街位居曼哈顿下城(Down town),离海湾最近,因此早期纽约的工商业大都集中于此,此地金融业兴旺也就成理成章。但曼哈顿下城面积狭窄,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纽约的商业活动在华尔街北面约5公里的曼哈顿中城(Midtown)逐渐兴盛,于是大量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北迁到曼哈顿30街和59街之间的曼哈顿中城。著名的由19棟高层群楼组成的洛克菲勒中心(47街-52街),克莱斯勒大厦(42街),帝国大厦(第五大道44街)等标志性建筑不断崛起,纽约中央火车站(42街)使曼哈顿中城成为交通枢纽。而二战后,联合国总部(42街东)在曼哈顿中城的建立也推动了该地区金融业的繁荣。(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也位于42街西段)。

     这些高档地标性设施和著名机构的设立促进了金融业在曼哈顿中城的发展。这里汇集了著名的花旗集团总部(54街公园大道),摩根大通集团总部(公园大道48街),JP摩根银行总部(44街)等世界性的金融机构总部。另外,大量的国际一流银行纽约总部也都设于该地区。其金融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远高于下城的华尔街。据估计,纽约曼哈顿有金融从业人员约80万人,其中50万人在曼哈顿中城。

      纽约市中心的金融业主要分布于曼哈顿下城和曼哈顿中城,犹如上海的浦西外滩金融街和浦东陆家嘴,形成掎角,互相呼应。

     但如果说纽约的金融业布局就限于纽约市内的曼哈顿下城和中城,那就错了。其实很多号称位于纽约的金融机构并不设在曼哈顿,甚至并不在纽约市,而设在了与纽约市相邻的周边地区和城市。

      纽约市中心的曼哈顿面积有限,交通拥挤,房价高昂,空气污染。因此,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许多企业总部和金融机构都设到了相邻的新泽西州的泽西市。新泽西州位于纽约市的西面,同纽约曼哈顿地区仅一河之隔(哈德逊河),交通便利,设施先进,房价便宜,空气清新。附近有全美最大的伊丽莎白港,区内的纽瓦克国际机场航线四通八达。新泽西州和泽西市为了吸引纽约的资本,采取了优惠税收,加强服务的措施,并且专门开发了许多漂亮的总部大楼,设施品质超过纽约。因此,大量的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新泽西,全美最大的500家大公司有23家总部设在新泽西,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国普天寿保险公司(Prudential Insurance)等。还有众多的银行、金融公司、储蓄机构的总部也设在了那里。据统计,该州的金融业和保险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30%。新泽西州吸引大量的纽约金融业资源是大都会服务业向周边地区溢出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假如以为只有同纽约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在为吸引纽约的金融业资源而努力那也错了。笔者多次到过纽约市东北面的康涅狄克州,那里金融保险业的发展也令我大开眼界。康州是富裕地区,居住大量富人,有大量闲钱。康州政府采取的低税政策,吸引了纽约的金融业者尤其是基金公司到该地。其中离纽约曼哈顿最近的康州弹丸小地格林尼治镇(Greenwich)就是吸引纽约金融业的鲜活例证。

      笔者为此特地考察过格林尼治镇。该镇在纽约市的东北,位于纽约市与康涅狄格州交界的康州一侧,离曼哈顿中城约50公里,40分钟车程。纽约和波士顿之间的高速公路和铁路都经过此镇,到纽约拉瓜迪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交通极为便利。该镇人口只有6万,与纽约长岛隔海峡相望。上世纪60年代开始,该镇为引导纽约的资源进入,实行了康州最低税率政策。于是,大批的基金公司开始涌入该镇,在仅有6万人的小镇上居然集聚了400家对冲基金(hedge fund)公司。康州和长岛是富人聚集区,格林尼治镇的400家对冲基金公司吸引了大批富人的资产。后来因该镇对冲基金名声越来越大,许多欧洲甚至以色列的富人都将资产投入此地。区区6万人的弹丸小镇居然管理着3000亿美元的资产,占全世界对冲基金总量的60%,被称为“全球对冲基金之都”。每天在这里操作的资金的流向甚至可以影响国际经济形势的走向。而该镇政府从每天的交易中获得的利益可想而知;另外大批基金公司的进入也使当地的房地产收益颇丰,服务业得到迅速提升。

      格林尼治镇的一个特点是,除了该镇具有与纽约相比毫不逊色的漂亮商务楼和各种办公条件,小小的市镇居然世界各种奢侈品一应俱全,走在格林尼治镇的大街上,国际一流的高档商店让你目不暇接。年轻的基金经理们的最低年薪是60万美元。不少基金经理在繁忙之余都有上乘的艺术追求,这为各种时髦品收藏和艺术品收藏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市场。此外,镇上各种艺术展示常年不断,世界级艺术大家乐于光顾,给这个小镇提升了不少品位。

      除了格林尼治镇的对冲基金集聚,康州的其他城市在吸引来自纽约的资源方面也各显神通。位于格林尼治镇东8公里的斯坦福市(注:该市英文名Stamford, 同加州的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一个字母之差)是康州吸引纽约资源的另一个成功典范。大批的金融公司和基金公司在斯坦福市落户,其中欧洲最大股份制银行,大名鼎鼎的瑞士联合银行(UBS)美国总部就位于该市。而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Hartford)经过历年打造,成为了全美保险业中心。该市虽然仅有30万人口,但是全美最大保险公司中有120家的总部位于此地和周边地区,全美保险业巨头的总部几乎都集聚该市周围,成为名副其实的保险业之都。而世界级的大公司如通用电气(G.E.),施乐公司(Xerox),哈特福德财产(Hartford Financial Services),优尼罗(Uniroyal),联合技术(United Technologies),天诺克公司(TENNECO)等公司总部均设在康涅狄格州。

      通过对纽约市及周边地区金融业态分布的考察,笔者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世界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业和服务业在集聚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成本,交通,环境,物流等因素的影响,向周边城市和地区溢出是一个客观规律。 眼下,互联网的作用使得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几无区别,使得这种溢出步伐会越来越快。周边城市可以预先规划,预先谋算,以做好准备,充分接纳巨量级中心城市的溢出和辐射。

      二,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贸区各项业务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行渐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建设会日益成熟。上海将成为人民币的国际清算中心,定价中心,交易中心。据估算,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额(不含外汇交易) 将达到100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三,上海金融市场的巨量集聚势必会形成溢出效应。如上述美国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一样,苏州是接受上海金融业溢出的最先城市。苏州应有气魄和谋略,做好三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二十年规划,五十年规划。苏州可以采取同上海错位发展的策略,主要吸引国内外中小型的投资公司,资金管理公司,风投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对冲基金公司,担保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等,成为长三角游资闲钱的集聚地。

      四,在制定引导接受溢出政策时,要有新思维,新招数。除了在基础设施,税收,房价,环境,服务等传统的引导手法外,要着重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可以尝试设立金融法庭,金融监察处,金融警局,打造全国最安全金融环境。如果苏州能成为全国金融最安全城市,天量资金不愁不会到访苏州。因为资金管理交易的首位条件是安全和可靠。苏州要做长三角的瑞士。如果苏州自贸区获得批准或园区金融创新区获得进一步发展,将有力推动资金向苏州流动。

      五,眼下浙江财阀业已形成势头,在阿里系的带动下,资金规模日益增大。相对于浙江,苏州历来中规中矩,恪守信用,近年经济国际化顺顺畅畅,国际意识厚实。能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宁波和温州商人的资金在苏州交易,管理,让苏州成为浙江财阀的资金管理“天堂”,值得我们思考。

      六,美国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打造金融业天堂的条件离不开当地强势的金融学研究和商学研究。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位于新泽西州,而耶鲁大学就在格林尼治镇斯坦福市及哈特福德市附近。这两所大学的商学院世界一流,其雄厚的研究实力为金融业落户该地区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和学术保证。苏州应借鉴此道,加强金融研究,加强同这些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合作。另外,近年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国际学院,牛津大学苏州研究院,新加波国立大学等23所国际一流大学在苏州发展得顺风顺水,同时,苏州大学商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本地大学近年也声名鹊起。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载体,为我市的金融业发展营造强大的学术环境和提供坚实的人才平台。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苏州市外事学会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案17045267号  联系电话:0512—67956692
网站维护:苏州市外事学会    电子信箱:wsxh@wb.suzhou.gov.cn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天薇巷1号广电2号楼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