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868年(清同治七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上扬;此时,清帝国虽也开始洋务,但仍纠结于变或不变之间。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之年),朝鲜政府因“东学党”农民起义请求清政府派兵弹压。清军应求入朝。日本以此为借口,调集大批部队进入朝鲜,迅速攻占仁川至汉城各战略要地。7月,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对清朝运兵船发动偷袭并向牙山清军发动进攻。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经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之战,胶东之战,清军全面溃败。清廷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让领土,开放商埠,赔款白银2亿3千万两。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成近代中国挥之不去的国耻。
(五)甲午战争10年后,日本又打赢了日俄战争(1905年)。从此,日本越发不可一世,并日益觊觎地大物博之中国。1931年,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东北全境。1937年7月7日,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强行进城,遭我29军守军拒绝,日军遂向29军发动进攻。29军将士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年8月13日,日军又攻我经济枢纽上海,我19路军顽强抵抗。1941年日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政府与美英苏等结成战略同盟,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经浴血奋战,最终抗日战争以中国全面胜利告终。此战在日本称为“日中戦争”。
(甲午和抗战离时较近,介绍丰富且大家熟悉。为篇幅计,此地叙述当免繁就简。)
综上千五百年间中日五次大战,我们大体可察以下数点:
1,战争之最高境界是国力之较量。国力弱方如不究对方之强而贸然开战,失败注定。如白江口之战,当时我大唐经太宗“贞观之治”国力空前,降伏突厥,臣服伊吾(哈密)、鄯善、高昌、连续剿灭焉耆(yan qi)、龟兹(qu ci)、疏勒、于阗等西域数十小国,势力西达中亚。高宗时正思考如何国力东拓,不料日本竟自动上门,不教训他又待何时!
2,国力强弱与国土人口资源禀赋多寡不一定成正比。清末,大清国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日本才37万平方公里,为清之三十五分之一。清末人口4亿,日本0.6亿,为七分之一。但甲午一战,大清帝国全线溃败。此时之国力较量在于体制,思想,科技,战术,气度。清帝国虽在国土人口资源上处绝对优势,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30年,在体制,科技,术法,气度上早已大大超过清帝国。甲午一战向世人昭示,国力是可变的,不改革必失败。
3,忽必烈东征日本,其时,元帝国已征服了东半球之大半,国力远在日本之上,为何两度失手?它告诉我们,有时单凭军力是不够的,还需动脑。元军是草原铁骑,惯于陆上驰骋。但海战是个新鲜事,得知天文地理气象。如全然不顾这些一味拼杀,虽勇而无用武之地。拿今日之说法,信息,科技是第一战力。
4,中日史上五次战争,四次与朝鲜有关。自汉武帝在朝鲜设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以后,历史上相当长时段朝鲜半岛北部或为我国领土或为我藩属国。历代虽有征朝之战,而各朝始终将朝鲜视为兄弟施以援手。但半岛内部错综复杂,曾几度分裂,互相征伐,并在互斗时从中国和日本各自借用力量。唐代白江口之战就是半岛各派权借外力争霸的最典型案例。
5,历史上大和民族对我中华帝国一直怀着既崇拜又觊觎的复杂心理。丰臣秀吉染指大明帝国之策开了个坏头。二战时日本占领大半个中国可以看作丰臣秀吉遗愿之再现。当然,其失败结果与丰臣秀吉时同出一辙。不同的是二战中因日本的侵略,中朝及亚洲国家受到的伤害要比450年前的抗击倭军侵朝大得多得多。
6,日本史学界认为,日本人祖先来自亚洲大陆的蒙古种人。其路线一是经黑龙江流域,通过库页岛到达北海道;一是经朝鲜半岛,通过对马海峡到达九州福冈博多地区。后者是日本到达中国大陆最便携的通道。所以,历史上日本一直把朝鲜半岛视作通往中国的桥梁。中日间的战争往往都从半岛开始,而中日间的友好交往也基本从朝鲜半岛酝酿,并通过朝鲜半岛发展弘扬。真乃:
成也朝鲜,败也朝鲜!
其增,于苏州诚品书店,丁酉春夜
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