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会员随笔和境外趣闻 | | 正文
 
战争与和平在中日历史的轮回——读《日本史》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25 阅读:3141次 【字体:

      作者:叶其增


      坂本太郎的《日本史》和小泉八云的《日本与日本人》以及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等常为喜欢日本探究者的必备书。

      我读《日本史》自觉不自觉地喜欢在字里行间寻找历史之中日,究竟是争吵打闹为主还是握手言欢为主。战耶和耶,孰主孰次?

      细读中日交往史可以看出,历史上两国交往的基本面是和平相处互通有无,但也时有交恶时有战争。吵吵和和,打打谈谈,怒怒笑笑,来来往往,便是中日一千五百多年的简单写照。

      而细数中日交恶史,千五百年间兵戎相见者凡五度。

     (一)唐初,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争斗。高句丽据北,百济占西南,新罗位东南。百济和北方高句丽关系密切,与隔海相望之日本亦勾勾搭搭。新罗则取亲唐之策。

      公元655年(高宗永徽六年),高句丽和百济连兵进攻新罗。唐廷力行调停,无效。660年(显庆五年),高宗诏派苏定方等领兵攻打百济。百济遂求援于日本,齐明天皇派大军渡海进攻唐军。663年(龙朔三年),唐军与倭国水军大战于百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唐军以15000军士战船200艘之少数,一举打败倭军42000人战船1000艘。此战堪称以少胜多经典,乃中日历史之首次军事较量。史称“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路线图

     (二)1206年,蒙古酋长铁木真统一蒙古后接受成吉思汗大位,建立强大的蒙古帝国。此后,灭金攻宋,东破高丽,西征欧亚,势如破竹。到忽必烈继位后,改蒙古国为大元国,创立元帝国,忽必烈称元世祖。

       忽必烈在位时,迁都北京,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兵伐暹粒。到此,唯日本未入囊中。世祖五发通碟,命日本天皇臣服,均遭拒绝。1274年(至元十一年),世祖从朝鲜发兵,加高丽联军共计3万,乘战船900余艘进攻日本。日军以10多万应战。元军一路占领对马和一歧二岛,继而登陆博多湾(今日本九州福冈市)。正要夺取最后胜利之时,突刮飓风,元军船队大乱,死伤惨重,只得退兵。

       7年后的1281年,忽必烈又发兵4万,战船900,并南宋降兵江南军10万战船3500艘。两路大军顺利攻占平壶岛,一歧岛。但再次登陆博多湾时,又遇到强烈飓风,大部战船触礁沉没,几乎全军覆没。两次攻日均以飓风相阻而败。日本把阻挡元军进攻的飓风称为“神风”,认为是“天意”。二战末期日本组织“神风敢死队”试图挽回败局,其名称即来源于此。


 

元世祖忽必烈

     (三)时光转到明末万历年间。此前,朝鲜李成桂推翻亲蒙的高丽政权,称臣于大明王朝。朱元璋取“朝鲜”二字,赐以国号,意为“朝日鲜明”。朝鲜国名由此而来.

        对马海峡对面的日本,此时正上演武家争霸的武打连续剧。武将织田信长征服各地,势力日盛,但因家仇被其部将明智光秀杀害于京都本能寺,史称“本能寺兵变”。织田的部将丰臣秀吉在12天之内打败明智光秀,并统一日本。明代使者曾到日本,封丰臣秀吉为大明国日本王。但征服各路大名统一了日本的秀吉此时正趾高气扬,不屑大明王朝册封,甚至妄想征服大明,移首都于北京。 

       1590年,丰臣秀吉以傲慢口气发书与朝鲜,提出借道朝鲜出征明帝国,“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然,借朝攻明被朝鲜j拒绝。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发兵15万侵朝,一路攻至平壤。明朝发兵援朝,经数次艰苦战役,迫使日军退据南方釜山附近。丰臣秀吉求和,此后,半停半谈。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再次发兵13万,后又增兵12万进攻朝鲜。明军前后共12万再度入朝与朝军共同抗日。战争来回拉锯,十分惨烈。1598年,丰臣秀吉突然病死于京都。消息传至朝鲜,日军无心恋战,就此节节败退,撤回日本时残军不到5万。历经六年史称“万历朝鲜战争”的大战以日军失败告终。日本史书称之为“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


 

丰臣秀吉坐像。

(四)1868年(清同治七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上扬;此时,清帝国虽也开始洋务,但仍纠结于变或不变之间。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之年),朝鲜政府因“东学党”农民起义请求清政府派兵弹压。清军应求入朝。日本以此为借口,调集大批部队进入朝鲜,迅速攻占仁川至汉城各战略要地。7月,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对清朝运兵船发动偷袭并向牙山清军发动进攻。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经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之战,胶东之战,清军全面溃败。清廷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让领土,开放商埠,赔款白银2亿3千万两。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成近代中国挥之不去的国耻。

(五)甲午战争10年后,日本又打赢了日俄战争(1905年)。从此,日本越发不可一世,并日益觊觎地大物博之中国。1931年,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东北全境。1937年7月7日,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强行进城,遭我29军守军拒绝,日军遂向29军发动进攻。29军将士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年8月13日,日军又攻我经济枢纽上海,我19路军顽强抵抗。1941年日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政府与美英苏等结成战略同盟,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经浴血奋战,最终抗日战争以中国全面胜利告终。此战在日本称为“日中戦争”。

(甲午和抗战离时较近,介绍丰富且大家熟悉。为篇幅计,此地叙述当免繁就简。)

  综上千五百年间中日五次大战,我们大体可察以下数点:

       1,战争之最高境界是国力之较量。国力弱方如不究对方之强而贸然开战,失败注定。如白江口之战,当时我大唐经太宗“贞观之治”国力空前,降伏突厥,臣服伊吾(哈密)、鄯善、高昌、连续剿灭焉耆(yan qi)、龟兹(qu ci)、疏勒、于阗等西域数十小国,势力西达中亚。高宗时正思考如何国力东拓,不料日本竟自动上门,不教训他又待何时!

       2,国力强弱与国土人口资源禀赋多寡不一定成正比。清末,大清国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日本才37万平方公里,为清之三十五分之一。清末人口4亿,日本0.6亿,为七分之一。但甲午一战,大清帝国全线溃败。此时之国力较量在于体制,思想,科技,战术,气度。清帝国虽在国土人口资源上处绝对优势,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30年,在体制,科技,术法,气度上早已大大超过清帝国。甲午一战向世人昭示,国力是可变的,不改革必失败。

       3,忽必烈东征日本,其时,元帝国已征服了东半球之大半,国力远在日本之上,为何两度失手?它告诉我们,有时单凭军力是不够的,还需动脑。元军是草原铁骑,惯于陆上驰骋。但海战是个新鲜事,得知天文地理气象。如全然不顾这些一味拼杀,虽勇而无用武之地。拿今日之说法,信息,科技是第一战力。

       4,中日史上五次战争,四次与朝鲜有关。自汉武帝在朝鲜设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以后,历史上相当长时段朝鲜半岛北部或为我国领土或为我藩属国。历代虽有征朝之战,而各朝始终将朝鲜视为兄弟施以援手。但半岛内部错综复杂,曾几度分裂,互相征伐,并在互斗时从中国和日本各自借用力量。唐代白江口之战就是半岛各派权借外力争霸的最典型案例。

      5,历史上大和民族对我中华帝国一直怀着既崇拜又觊觎的复杂心理。丰臣秀吉染指大明帝国之策开了个坏头。二战时日本占领大半个中国可以看作丰臣秀吉遗愿之再现。当然,其失败结果与丰臣秀吉时同出一辙。不同的是二战中因日本的侵略,中朝及亚洲国家受到的伤害要比450年前的抗击倭军侵朝大得多得多。

      6,日本史学界认为,日本人祖先来自亚洲大陆的蒙古种人。其路线一是经黑龙江流域,通过库页岛到达北海道;一是经朝鲜半岛,通过对马海峡到达九州福冈博多地区。后者是日本到达中国大陆最便携的通道。所以,历史上日本一直把朝鲜半岛视作通往中国的桥梁。中日间的战争往往都从半岛开始,而中日间的友好交往也基本从朝鲜半岛酝酿,并通过朝鲜半岛发展弘扬。真乃:

       成也朝鲜,败也朝鲜!

其增,于苏州诚品书店,丁酉春夜

2017,4,1

甲午海战历史照片。

甲午海战清军将士浴血奋战群雕。

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复原场景,右方中间为李鸿章。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作动员。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我军将士(历史照片)。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演讲动员(历史照片)。

《邓小平与抗日战争》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苏州市外事学会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案17045267号  联系电话:0512—67956692
网站维护:苏州市外事学会    电子信箱:wsxh@wb.suzhou.gov.cn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天薇巷1号广电2号楼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