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公共外交研究 |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7/7 阅读:3317次 【字体:

  “一带一路”推动欧亚融合和海陆对接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我国领导人在国际视野下布局的“一带一路”战略,旨在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海陆至空间,从纵向到横向,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进而连接起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概念联通”。

  这样的“大概念联通”,不仅会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的现有格局,也会通过欧亚经济的再整合重塑世界的政治经济版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在整个世界经济需要新的驱动能和发展活力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出于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符合所有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一批带动性强并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合作项目,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新丝路上的联通网络,形成畅通无阻的贸易流、欣欣向荣的产业带、人文荟萃的新景观。

  “一带一路”战略所构建的新格局,富有弹性、张力和包容性,呈现八面来风的开放态势,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共建,牵手联袂走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赢之路。对国内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走出去”的最佳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发展新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所有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增强,我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前行的一个重要引擎。2014年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达40%。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坐二望一,在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和外商投资额这三项经济指标上都高居世界第一。 对外投资目前是“老三”,预计不久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显然,随着资本输出的加大,我国必然会重新调整面向全球的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和生产布局。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不仅可以输出物美价廉的各种产品,还有能力对外提供更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2013年,我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未来5年,我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约5亿人次。

  外媒也注意到,“一带一路”大多沿线国家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不少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矿产等资源型行业;而中国有能力向这些国家提供各种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等,处于产业链的相对高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在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的“三头在外”的产业,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这不仅会有效实现我国产能的向外投放,也会促进国外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情。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出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见,步入2015年这一战略将进入实施期。放眼望去,已见风生水起。得风气之先的中国企业应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及早做出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

  走出去应义利兼顾 勇于创新

  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两相结合,才会让“一带一路”的宏大构想脚踏实地得以实施。我国领导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设计师和倡导者,中国企业,包括民营中小型企业,也理应成为推进这一战略的中坚力量,在实施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获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首先要树立正确对待的义利观,要做真诚合作的好伙伴。“一带一路”是一个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战略,旨在构建一个包容性的发展平台,互利共赢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原则;不仅对中国是好事情,对沿线国家都是有利的。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要自觉遵守这些原则,秉承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谈合作。古谚云:“独行快,众行远”,为了长远的发展目标,我们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外面真诚交友,愉快共事。毋庸讳言,对我国倡导的新丝路战略,国外还有不少误解和担忧:有的担心我国商品会长驱直入,影响他们自己的新兴产业;有的忧虑我们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贸易,忽视分享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的抱怨我们大多使用中国工人,对当地的就业帮助不够……对此,我们要多做解疑释惑的工作,重在通过务实合作和实现互利互惠达到消除误解、寻求支持的目的。中国有句俗语说: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句话表达了我国商业文化中正确的义利观。实际上,留得仁义在,不愁没有买卖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量”的扩大,也要重视“质”的提升,还要重视交朋友,不断提高中国品牌和“合作好伙伴”的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

  再次做勇于做创新的先行者。不少人非常关注国家正在制订的有关“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路线图和具体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只是想获得优惠政策的红利,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与其寻觅政策的洼地,不如及早占领创新的高地。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张骞、郑和等先驱开辟出来的,建设新丝路需要更多的先行者,不畏艰险,敢打头阵。当然,我们要有胆有识,充分运用东方智慧和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经验,在复兴丝绸之路和重塑世界政经格局的过程中,要勇于迎接新挑战,敏于感受新事物,善于解决新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使我国自身的经济增长体系转化为跨境区域增长体系;我国过去主要是按照他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今后在积极进取外交的助推下,我们还要主动地参与并引领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学会掌控国际贸易的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这也是一种创新,且是一种具有引领作用的导乎先路的探索。

  同时,要做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新丝路是对古丝路的传承和提升,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也蕴含着我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一带一路”着力实现互联互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民心相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应通过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密切与所在国人民的关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域外场”。在复兴海陆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人文交流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不同的文化说远也远,说近也近。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就是在承认和尊重“不同”的基础上达到和谐共处。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欧洲之行时提出,文明交流互鉴须坚持多彩、平等、包容三原则:“多彩”倡导建立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文明;“平等”鼓励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互鉴;“包容”旨在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实现“文明的共存”。 现在都在讲“走出去”,这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和社会文化环境。无论是铺路架桥,还是办工厂、做生意,我们都必须考虑所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礼俗民情、审美习惯,以及外国人对我们的真实看法,如果缺乏对所到国家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社会,以及风俗习惯的了解,那就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难“走出去”,勉强“走出去”也会碰了钉子“退回来”。中国企业在泽遗千年的漫漫丝路上,一方面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贡献东方智慧;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学习人家的长处;通过文明互鉴做公共外交的参与者和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显而易见,“一带一路”格局之宏大,路向之开阔,气象之多彩,都是前所未有的。它蕴含着中国梦,也应当融合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这一“超级战略”如同长风浩荡,必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强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文/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秘书长 宋荣华,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总裁 郝耀华)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苏州市外事学会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案17045267号  联系电话:0512—67956692
网站维护:苏州市外事学会    电子信箱:wsxh@wb.suzhou.gov.cn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天薇巷1号广电2号楼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