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发展的中国特性和世界共性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它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需要在和平与稳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而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又是时代潮流的重要前进动力之一。
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特征,不仅反映了近现代中国脱贫抗压和追求进步的强烈愿望,而且更是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自1840年在列强压迫下被迫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外辱内患成为中国内外环境的主要内容。1894年,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49年,毛泽东主持制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号召“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1965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国家四个现代化的目标,邓小平在1979年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中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上述理想和设想,前后衔接,相互呼应,成为亿万炎黄子孙各个阶段性的奋斗目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35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使中国摆脱了贫困,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要把中国建成文明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让13亿中国人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已经取得的精神和物质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新的领导集体在新时期又提出了中国梦的新理念,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自强的延续和发展,它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互为一体,更具有鼓舞人心和催人奋进的意义。
中国梦所体现的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文明传统在新时期的新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在继承的同时还需要继续发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文明和文化创新。特别是在已经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物质基础的条件下,中国正在努力发扬和践行传统文化中的和平非战、推己及人、乐施好善和同舟共济等优秀思想理念,逐步建立新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以此增进整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并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使中国得以逐步走出历史的阴影和悲情,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看待中国和世界关系,使中国梦更具有世界意义,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梦和世界不仅可以进行对话,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类共同体而共享人类社会的世纪之梦。
中国梦源于但又不囿于中国。中国梦的基本目标具有人类社会的共性,如对幸福、民主、自由、均富等的追求。中国梦的逐步实现,正在并将为整个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做出贡献。而且,中国在自身圆梦的进程中正在和世界分享改革开放的硕果,倡导正确的“义利观”,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国际社会的利益共同体、利害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日益超越疆域的阻隔而共处一个地球村,在分享时代进步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共同的挑战。国际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跨国合作和全球治理,从而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梦和亚洲梦、非洲梦、美国梦等具有相似和相通之处,都是共同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目标确认和前途预期。中国梦的提出为世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提供了新的共同理念,也为国际社会建设各类共同体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在当前,中国梦作为中国和国际社会相同的理想追求,我们应当一道界定共同理想,共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逐步实现共同的价值观和幸福观,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作为推出不久的新理念,中国梦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在讨论、乃至辩论中不断充实,而关于中国梦的世界对话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梦的世界对话首先要向世界说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提出中国梦的一年来,中国各界都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努力的践行以及日益深入的研究,奠定了认识和阐述的基础。但既然是中国梦的世界对话,那么就应该进行双向和多向的国际交流,注意倾听世界各国的评论和意见,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丰富和提升中国梦的精髓之义。
中国梦具有强烈的发展中国家和东方国家奋斗自强的色彩,中国在与同类国家交流时的重点应当放在总结国家独立、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共同加深对当前国情和世情的认识以及确立阶段性目标,增进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的建设,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
中国梦又具有发展中国家/东方国家和发达国家/西方国家建设性互动的时代新意。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还提出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义利兼顾和与周边关系“亲、诚、惠、容”等重要新理念。中国梦不是挑战既有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善和发展。例如,中国尊重和维护联合国的核心作用,倡导和提升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平台作用,要求建立围绕外空、极地和网络等的新公域规范和机制等。中国在新时期从道义、利益和规范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建议,并和国际社会共同践行世界的和平共处之道,发展共生之道和休戚与共的共同安全之道。
中国梦在周边提倡的是合作共赢和包容发展。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是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等。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3.6%,目前已达到4000亿美元;相互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3.4倍。中国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2012年中国同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达1134亿美元,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近460亿美元,同双方建交之初相比增加了几十倍、上百倍。中国在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时深切地认识到,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中国要以更加开放胸襟和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中国在处理同域内邻国关系时如此,在对待域外大国在地区的合理合法利益时如此,在共建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合作机制时也如此。
中国梦并不回避矛盾。它承认全球挑战、热点问题、地缘战略、国家利益、历史问题和现实争端等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应对之道和解决之策。为此,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旗,积极提倡新型大国关系,推进中国和美国、欧洲、金砖国家和地区大国的关系。在当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重点。中国新领导以“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带动中美两国关系超越传统的“修昔底德陷阱”,共同不搞对抗,争取相互尊重,促进合作共赢。在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中,两国在亚太地区、经济互利、两军关系、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了建设性互动。如果说两军交往在现阶段还是象征意义居多,那么双方以上海自贸实验区为突破口、实质性推动了双方的经贸关系。在当前国内外背景下,两国领导层都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争取国内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更多支持。
中国周边的邻国有二三十个,存在历史遗留和现实增生两大类问题。新领导提升了周边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并将其列为首脑外交的重点。从2013年3月起,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对外首访都是从周边开始,两人还先后出席了上合组织峰会(9月)、APEC峰会(10月)和东亚峰会(11月)等重要地区合作机制。同时,周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对华访问也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中国通过首脑外交巩固了与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韩国等邻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启动了与文莱、乌兹别克斯坦等新建的战略合作或伙伴关系,缓解了与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的海洋领土和权益的争端,促进了经济关系和安全关系两者建设性的互动与转化等。
中国历来自视为发展中国家,但在本身日趋强大的背景下,新领导加大了对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投入,强调要树立正确义利观,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具体外交政策上,中国加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协商和协调,争取在政治共识基础上建立更加紧密地经济合作,加大在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惠民工程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可以期待还将有更多更大的标志性合作项目问世。
领域问题在世界和平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制度和规范建设是领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中国更加强积极有效地参与。因此,中国新领导在全球和地区多边外交中,提倡以同舟共济、互重互鉴、合作共赢等新理念指导各国的行为规范,特别重视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审视现有制度和规范,分别采取发展(如安全领域的联合国安理会)、维持(如国际法领域的国际法院制度)、改革(如金融领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和创新(如气候变化领域的德班宣言)等政策,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地区或群体促全球的方式,如加强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提升清迈协定、发展上合组织等,弥补当前全球治理的不足和滞后。
此外,中国还以大国的风范和视野,界定在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安全、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总之,世界和平与稳定既是中国梦的极其重要的外部条件,也是中国梦能为世界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